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听劝的皇上-《重生大明万岁爷》
第(2/3)页
“伊尹吗?他以味说汤,至于王道,爱妃倒也清楚?”
朱允炆眼睛微微一亮。
宁妃坐了下来,轻道:“商元圣可是传说,臣妾如何能不听闻,就是尚膳监也以其为祖。五味调和、火候论,便是其所创。以厨之艺,比之国家,是成汤之重臣。”
朱允炆有些叹息。
古代人都知道治大国若烹小鲜之难,唯有清至以后,在那喋喋不休,说什么治大国若烹小鲜是简单,借此抨击《道德经》无为而治。
可要知道,提出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的时代,可没什么炒锅,只能“烹”,拿一条小鱼,简单洗一洗,既不去肠子,也不去鳞,如果总翻动,会让小鱼碎掉。
在《毛诗故训传》中有云:烹鱼烦则碎,治民烦则散,知烹鱼则知治民。
烹小鲜不可扰,治大国不可烦。烦则人劳,扰则鱼溃,这才是治国智慧,才是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的真谛。
朱允炆看着眼前的鱼羹,品了品,说道:“道理虽是相通,可做起来难,想要做好更难。朕已经给户部放了风声,打算设置中央钱庄。”
宁妃聪颖,笑道:“那户部一定会反对。”
朱允炆哈哈笑了笑,道:“没错,他们会反对,而且不会反对一次。只是朕给他们机会,希望他们与朕共进退,若他们不要这个机会,而是想要在朕身上捞取好处,到时候吃了巨亏,也怨不得朕。”
宁妃莞尔,提醒道:“百姓还好说,他们手中的银本就不多,可百官、商贾未必会放过如此机会。谁都知道银贱铜贵,若有人大量囤积铜钱,必会导致铜更贵,凭空多出来许多利来,他们必会争抢。”
朱允炆示意宁妃一起用膳,道:“争,他们不争,我们如何赚一笔?秘密运抵京师的铜币已堆积如山,何福那边冲压铸币也已实现,后续供应不会出问题。银贱铜贵已到了危险地步,再如此下去,必影响民间生活,钱庄已经等不得了。”
宁妃清楚朱允炆的谋划,中央钱庄的原始资本积累,便是以后宫营收为主,后来何福带匠人开大铜矿,铸造铜币,积累了近十个月,已形成了相当规模,推出钱庄,是有条件的。
“臣妾有一事不明。”
宁妃拿出了一枚铜钱,放在桌案上。
朱允炆看了一眼,解释道:“可是在疑惑,为何到了建文朝,铜币依旧是洪武通宝,而不是建文通宝?”
宁妃微微点头,眼神中充满疑惑。
朱允炆严肃地说道:“太祖自言,我本淮右布衣,天下于我何加焉。回顾太祖一生,其聪敏而有远见,神威英武,收揽英雄,平定四海,求贤若渴,重农桑,兴礼乐,褒节义,崇教化。”
“虽诛杀良多,冤案多出,然就其功绩来看,仅驱逐胡虏,除暴乱,拯救汉民族,平定天下,恢复中华,便足以让其彪炳史册,千古流芳。”
“如此功业,当为万民永记。朕不打算铸造建文通宝,也不打算改建文钱钞,这天底下,应只有大明宝钞,只有洪武通宝!开国之艰,中华之立的无上功德,应让太祖以这种方式永存于世。”
宁妃听闻,肃然起身,行礼道:“皇上有如此认知与决断,是大明之福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