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杨重九并非是寻常百姓,他曾考取过功名,不过学问有限,只得了“秀才”,还远不是什么官,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。 即便如此,在这忻州小地方,他也算是个“名人”。 杨重九简单地将事情说了一遍,最后叹息道:“哎,说到底,还是不能相信朝廷。发的文书倒是花哨,说什么不会强制百姓迁移,会给予科举有待,依我看,南京和这忻州衙门没什么区别,都是想拿就拿,想要就要,谁管过百姓死活。” 杨溥听着不对味,忻州府衙这么胡来,那朝廷移民之策就变味了,很可能还会引起民间抵制。 百姓对官府的移民之策本就持怀疑态度,现在倒好,忻州直接撕破了朝廷的脸,公然叫嚣强制移民,还拿黄家拿捏,其他百姓怎么想? 要了人家的煤矿山,还要了人家的根基,这忻州知府可真是厉害,翻手之间,决人生死啊。 茹瑺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,胸口郁结了一口气,沉声道:“这些官员,当真是无法无天!” 杨重九摆了摆手,示意道:“你是商人,还不清楚官员的油滑?说到底,朝廷没把我们当人看啊。这无论是谁的世道,总还是没人在乎老百姓。” 茹瑺脸色有些难看,只坚定地说道:“朝廷不会对此坐视不管的,这件事一定会有个结果。” “呵,信朝廷?还不如信弥勒佛。” “什么?” 茹瑺眼神一寒。 杨重九没有注意到这一点,只无奈地说道:“这是百姓常说的一句话,至少弥勒佛是不会骗人的,可朝廷却屡屡欺民骗民……” 茹瑺心头猛地一沉。 白莲教在这山西也有着根基! 不过想想也是,在苦难与悲情中的百姓,自然会被白莲教“结社”、“兄弟帮扶”所吸引。 毕竟白莲教不分贫富、姓别、年龄,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均可加入,乃至于“男女杂处”。 他们生活在黑暗之中,自然追寻光明。 想要瓦解白莲教,就需要让大明朝廷的光芒照射在百姓身上,否则,他们将永远站在暗中,或顺从于朝廷,或顺从于白莲,或顺从于道、佛! 茹瑺谢过杨重九,看了看黄家大门,对一旁的杨溥道:“既然我们来了,就凭吊下老人吧。” 杨溥点了答应。 茹瑺打算“撞门丧”,并不是出于礼貌问题,毕竟黄家死的人不是官员,还轮不到茹瑺这种高官来哭两嗓子。 在这背后,还隐藏着另外一层深意,那就是对民间丧俗的调查。 茹瑺此番进入山西,绝不只是负有监察移民一项使命,还有访查民间,了解民情的使命。 在其他时代,丧俗的问题多不会引起朝廷高官的注意,毕竟底层有底层的搞法,一般也不会违禁。 但明代初期是不一样的,根子还是出在元朝身上。 元朝嘛,蒙古族建立的朝代,作为一群游牧民族,“收继婚”自然也带到了中原,父亲挂了,娶了母亲(非生母),兄弟妻,那也不是不可以娶的……这种“乱-伦”,极度违背儒家传统礼法的事,经常出现于元朝。 高官贵族如此,上行下效,自然也就影响到了民间。 第(2/3)页